用好重大政策“第三方评估”机制

发布时间:2017-11-07  阅读次数:2309

    日前,《南京市重大政策措施第三方评估实施办法(试行)》出台。市领导说,要在试行过程中完善第三方评估机制,对评估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及时有效整改,不断提升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和决策效能,促进政策措施完善落实。换句话说,第三方评估机制不仅要“有”,关键还要“用”。

  所谓“第三方”,顾名思义就是在甲乙两个利益主体之外的中立方。重大决策评估不是没有,但主要由政府内部相关部门联合组织实施。在提升决策水平和决策效能方面,内部评估也不可或缺。不过,“自说自话”往往容易受到各种利益干扰,局限性很大;而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也不大令人信服。引入第三方评估,就是要以“中立化”克服“部门化”弊端,保证评估更有客观公正性,尤其是保证评估更能“直面问题”,使评估结果提升决策水平和决策效能更有用。

  前年,国务院督查首次引入第三方评估。当时,第三方评估主要邀请了全国工商联和部分研究咨询机构,围绕简政放权、棚户区改造、精准扶贫、重大水利工程等部分重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展开评估。评估者对各种问题直言不讳,提供了“丰富真实、原汁原味的第一手情况”,彰显了“第三方”优势,为各地用好第三方评估树立了样子。

  有媒体以《岂可“闭门”求安全》为题,批评某地闻“化”色变。有医药化工公司到某地投资,地方领导当即表示,宁可放弃项目,也不愿承受任何安全或环境风险,直接将项目拒之门外。如此这般,和“有风险的不敢干”有关。但从决策方法看,还在于缺乏第三方评估机制。受污染事件影响,不少人患了“化学恐惧症”。其实,选址科学、生产及储运等环节严格按环保要求操作,化工项目风险就能化解。如果能在决策前先请第三方评估,理性运用评估结果,至少不会用“闭门”来求安全。

  第三方评估优势在于独立性与专业性,有利于发现“政府内部监督碰触不到的问题”。但第三方评估因其外部性,还无法决定决策者能不能真正重视和运用评估报告。推行第三方评估的最大考验,也就在于评估结果能否得到有效运用。如果得不到有效运用,第三方评估机制则难免沦为一种“形式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讲,是否能用好第三方评估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决策者是否善于兼听。

  清代思想家魏源说:“有以兼听而得,有以兼听而失。”所以“兼听而得”,无非是能带着尊重听、带着责任听、带着纠错心态听;所以“兼听而失”,无非是带着自负听、带着先入为主的想法听、带着个人喜好听。在不少地方,“短命工程”“半拉子工程”、开发区成“失控区”已屡见不鲜。善于兼听,使第三方评估优势得到充分释放,已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也是领导干部必备修养和胸怀。

  李克强总理在会见中外记者时有句话发人深思:“行使权力不能打小算盘。”善于兼听,用好第三方评估,说到底也在于别打“小算盘”。心里装着老百姓,眼睛盯着城市未来,“兼听而得”就不难。决策责任追究制已刚性十足,民主监督越来越有效,放不下“小算盘”,迟早要尝苦果。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未来发展蓝图都已绘就。用好第三方评估,确保决策水平和决策效能得到提升,促进政策措施完善落实,美好蓝图就能一天天变成人民的福祉。

 

(转自《南京日报》刘根生,编辑 宋丹丹)

上海国信社会服务评估院第三方评估网  版权所有       上海国信社会服务评估院主办      沪ICP备2023031667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18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