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江波副校长在首届中国第三方评估论坛上的致辞

发布时间:2015-11-03  阅读次数:1855

 

        尊敬的邓老师,尊敬的刘主任,尊敬的各位来宾。我非常高兴代表同济大学向“首届中国第三方评估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也特别感谢大家来参加这次会议,给这次会议做报告,也给予这次会议指导。在此,感谢大家对于同济大学工作的支持、关心和指导。

        我一边听着郭老师的讲话,一边想着几件事。第一个,感谢。为什么要感谢呢?因为同济大学正处在自身发展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跟我们国家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是一样的。同济大学提出了以建设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这样一个目标,要全面推进同济大学建设成为有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核心理念,同时是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大学。大家知道同济大学的强势在于同济大学传统的工科学科。改革开放以来,同济大学对于学科进行了新的布局,现在的学科布局应该说已经是一个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工科的学科占47%,理科学科不到20%,文科(哲学、社会科学、艺术)超过20%,同时我们还有生命科学跟医学。同济大学过去十多年起步文科的建设,大概五六年前正式对文科的建设做了布局。现在文科的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各八个,这些学科基本上哲学、社会科学的门类都有,学校最近又在思考“如何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或者建设好同济大学的哲学社会科学”。所以提出来要突出重点,强调与同济其它学科的交叉交融,更好的发展同济的哲学、社会科学。为了做好这件事情,我们也搭建了一些平台。其中,同济大学很支持响应中央关于“建成新型智库”的号召,所以我们提出建设好两个智库,当然里面还有很多其它的方面,今天我们讲的评估的事情也要放在这两个智库里。这两个智库一个是“德国和欧洲研究智库”,另一个是“可持续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智库”。我觉得评估在这两个智库建设上和其他方面,都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这样我们既是为国家的决策、社会的服务做出贡献,同时也是促进同济本身的学科交叉,促进同济自身的发展。实际上在同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关于评估的事情。比如:我们在理工科的工程评估,在经济领域的效能评估,再到社会领域参与的一些评估。

        我今天来参加这个会时,郭老师希望我也能对评估发表点意见。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在“评估”这件事情我确确实实是个门外汉。但是评估里面有一块,教育的评估,我觉得可能跟今天的主题有一点关系,我也有点体会。因为我们国家要实现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评估”确确实实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教育领域提出来一个叫什么呢?叫“管、办、评”分离。我最近也一直在想,管办评是不是能完全的分离呢?这里面内在的关系,又是什么呢?这都是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作为抛砖引玉,我不想展开,我就点五个题供大家参考。

        1.从目标上来看。 如何从原来比较习惯的政府行政管理,走向多元主体的公共治理。我觉得这是一个视角。

        2.从路径上来看。如何从政府不只是放权分家,可能还需要建立一套分权或者现在讲的“众包”的体制机制。

        3.从评估本身的行为来看。不能因为打破了政府的垄断,我们又有了新的垄断。

        4.从实践上看。我们如何构建多主体分工协作。对于高等教育的评估来说,就是建立多主体分工协作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这样一个体系。

        5.从国际视野来看。怎么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中国特色的评估制度?为什么这么说呢?结合高等教育来说,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的路径不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发展路径,而是一个政府主导的路径。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主导的发展路径更加明显。而从国际上来看,特别是欧美国家来看。他们的教育,包括他们的大学发展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各个国家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或者评估体系,也不完全一样。我接触到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至少有三大类:

(1)有点政府主导型的法国式的模式,它把这个称之为评估。

(2)美国的模式。它不是政府主导性的,是草根发展起来的,它把这种质量保障体系叫认证模式。

(3)英国跟澳大利亚的模式。它认为学校应该有自主权,我们不应该去评估它,但是学校里面很多项目又是纳税人拿钱支持它的,所以它叫“审核模式”或者叫“审计模式”。“认证”这个英文单词可以翻译成“认证”,也可以翻译成“借”。中国大陆到底是什么样的模式?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所以今天这个会议,我觉得不仅是简单的第三方评估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要探索出中国特色的评估道路并且能够与世界共同对话。这样的话,就更有意义。

        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上海国信社会服务评估院第三方评估网  版权所有       上海国信社会服务评估院主办      沪ICP备2023031667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18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