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创指数首次发布,科创中心的国际影响力仍需提升

发布时间:2016-10-25  阅读次数:1825

      10月22日在上海召开的第二届中国第三方评估论坛上,一份由上海国信社会服务评估院与同济大学合作完成的《2015上海科创指数》亮相,该指数计算结果表明,上海科创指数大致在33.6(人均指数为34.4,绝对指数为32.8)。这个数值说明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还处在起步阶段。

     上海科创指数研发团队组长,上海国信社会服务评估院院长助理、一级评估师叶琳博士介绍,今年4月份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的《上海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方案》,明确要求:在完善现有科技指标体系基础上,参考和借鉴国际、国内主要科技创新评价指标,建立和发布上海科技创新指数,从科技创新资源、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科技创新溢出与驱动等5个方面,综合评价上海科技创新总体发展情况。作为一家非企业、非盈利、公益性的独立第三方评估机构,上海国信社会服务评估院按照国务院所下发方案要求,快速组织专家队伍、快速筹措研究经费、快速研制设计、快速计算分析,按照科学的方法与原则、依据本院所创新的G-Delphi method(国信德菲法)以及矩阵SWOTmethod,近日初步完成了科创(上海)指数以及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县区贡献度指数的研制设计与计算工作。

    国信社会服务评估院专家团队根据国家要求,在设计指标过程中,广泛参考和借鉴了国际和国内相关的评价评估标准,参考已有相关指数进行创新。在指数指标体系上避免“一步到位”的思路,盲目追求过于复杂评价评估体系的做法,坚持了“由简到难、由单到多”的原则。

    《2015上海科创指数》指出,上海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应首先明确各区的优势到底在哪里,在现有的基础上,整合思路,形成各区县之间的结构重组,按照各个区县的优势、特点,让有关科创的各种资源流动起来。

     指数研发团队组长叶琳博士认为,上海目前的状态可以用一句话总结:还未明确自身的基础以及自身的特点。指标体系本身同样是科创能力的一部分,是一个地区科创能力的表现。一个成熟、复杂的测评机制必然对应着一个发展愈发成熟的地区。通过研究国际上其他指标体系的发展,专家团队认为,地区科创能力与指标体系之间的关系并不是谁决定谁,而是存在一种相对而言的共生型发展模式,即一个相互推进的发展过程。任何一个地区都无法也不可能绕过这个过程。  

      目前,上海科技创新能力的测评目标旨在帮助上海找到自身的优势,以便形成“上海式”的独有机制。可以说,上海要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上海国信社会服务评估院第三方评估网  版权所有       上海国信社会服务评估院主办      沪ICP备2023031667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18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