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以上海为例谈一谈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并对他们进行一些绩效评价,进展的情况和问题。另一方面跟大家探讨一下未来推进评估事业的发展,可能还要处理好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上海最近在推动购买社会组织绩效评价的进展经验和问题我感觉到,近几年来特别是国务院发文“推进政府购买”以来,上海市从96年就开始,现在应该说是进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活跃期。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在聚焦民生事业,加大投入,撬动各方力量多维创新,构建政府购买地方标准方面都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这也使得评价的范围不断增大。基本上我们普遍开展了专项评估,也逐步做到应评尽评。而且我们对于项目实施的效果,还做了相应的跟踪。所以,基本上形成了事前有一个资质的评估,事中有监督管理,事后绩效评价的作业流程。
二、评价的指标不断完整。特别是2012年的时候,上海市是比较率先的,技术监督局发布了绩效导则,划分了服务满意率、财务状况、组织能力、人力资源、综合效能等六个维度,特别是对公益组织、社区公益服务建构了上海地方标准。
三、评价的体系也不断的健全。我们明确监管单位责任,同时通过多方监督评估购买的服务,做到公正、透明、规范,确保资金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最大化。2014年上海市还成立了社会组织评估院,应该说对第三方评估都是做了很大的推及。
四、法律法规不断健全。我们有市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还有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目录,应该说都是建立起了一个体系。现在从评价的角度来讲,也有很多问题。我感觉到“问题”可能有几个方面:
(1)标准还不是特别的统一。我们可以其实看到,上海和广东等一些地方相比,比如:珠海,它们政府购买全部集中在一个平台上进行相应的购买,比如在某一个区的平台上面。我们上海条规则是不同的条规、不同的块规,比如街道购买服务都是街道购买,这样一来,对于项目绩效的评价就有一个很大的碎片化。各地的标准,各个方面的标准都不一样,所以行业部门的痕迹和色彩是比较浓的。
(2)评价的指标有有待丰富。一方面,财政上比较偏重于财务或者侧重于社会者的评价。比如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购买你的服务项目,你的收益者到底感觉怎么样?对于这一块,相对来说是比较多的。另一方面,相对缺少社会影响的这样一个评价。我这个项目到底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我觉得,我们这样的评估应该做的更长远一点。这一块,相对是比较缺的。
(3)方法有待健全。很多时候,“方法”还是靠事后评估为主,以听取汇报和受益者的部分访谈作为主要的方法,方法比较单一,导致形式性的评估也比较多。
(4)评价的领域也有待相应的扩展。我觉得上海出现的问题,就是评价结果的使用不是特别的充分。我们是评估出来了,但是评估出来的结果怎么使用?还没有想清楚。所以我想,未来在评估事业发展当中,可能有几个方面还是需要注意的:
1.扩展评估的主体。这一次论坛我收获很大,第三方在这里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怎么样把第三方的作用发挥出来?我觉得这是未来政府在推动职能转移过程当中,是特别需要注意和关注的。第三方评估到底是作为一项必经的程序,还是作为一种有选择的?我觉得也是可以考虑的。就像企业《年报》,会计师事务所就是一个必经的程序,你必须找会计事务所,但是你找哪个会计事务所是可以自己进行相应选择的。所以大力推进评估主体的完善,是我们要做的第一点。
2.评估精准性的问题和评估数据采集的问题。我们到底确定怎样的标准?特别是未来的这个评估,包括和民政部门对于社会组织的年检两者之间是不是可以建立起有效的勾连?特别是在大数据的下面,两者之间怎么形成一个通过“互联网+”,更好的对我们的数据进行一个比较好的采集,而不是到了后面为了评估而评估。
3.评估真伪的问题。真评估还是进行假评估?可能也是提供购买方要进行考虑的。
4.评估成本和支付的问题。评估也肯定是要花费相应成本的,这个成本谁来出?现在社会组织各方面还是比较弱小的,它的能力等各种方面可能也有一定的问题,要社会组织购买,可能也不可能。如果成本要降低,是不是我们评估的指标要抓一些关键的少数,因为指标是非常繁多的,可能要把精准的指标抓出来。
5.评估的结果,怎么样进行相应的利用?是公开还是不公开?比如:评估结果对第二年这个社会组织在某个地方再去承接项目,会不会产生相应的的影响?我觉得也是值得探讨的。
我就抛砖引玉说这些,谢谢各位。
上海国信社会服务评估院第三方评估网 版权所有 上海国信社会服务评估院主办 沪ICP备2023031667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18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