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社工评估经验借鉴和不足之处
这些年深圳社工评估工作积累了哪些经验可借鉴的?
(一)多元评估主体的模式
自2009年以来,深圳便构建了包括评估中心、会计师事务所、督导或顾问、社协、用人单位、服务对象、机构员工七大评估主体在内的多元评价主体的评估模式。实践证明,多元评价主体评估模式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评估工作的公平性、多元性、综合性。
(二)程序公平的评估流程
流程如下:一,评估中心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标准,并经评估委员会核定,确保标准制定的科学性。二,市民政局作为主管单位发布评估通知,明确工作要求,保证评估的权威性。三,参评机构根据通知要求,提交参评资料,确保信息的充足性和有效性。四,评估中心组织评估组阅览相关材料,给出评价意见,保障评估的专业性、科学性。五,会计师事务所、社协、用人单位、顾问/督导根据标准对项目进行打分,并将结果汇总至评估中心,确保工作的多方参与。六,评估中心组织专职评估组对参评机构进行实地评估,核实资料,组织员工测评、人员访谈,确保评估的有效性。七,评估中心对所有意见进行汇总分析,得出结果,保障评估的有效链接。八,评估委员会公示评估结果并受理相关复核意见,确定最终结果,确保评估的权威性。九,评估中心根据最终结果撰写评估报告,体现评估的科学性、专业性。
(三)评估结果的有效利用
合理、有效利用评估结果是保障第三方评估权威性的关键性环节之一。自2009年以来,深圳非常注重评估结果的合理利用,极大地提高了社工机构参与评估的动力。一、将结果作为招标的重要依据。如2009年评估办法中明确规定,评估结果作为下一年 政府购买社工岗位招投标的依据,分值占招投标总评分的60%。二,将评估结果作为评选优秀社工机构的主要标准。如深圳市每年将评估成绩排在前十的社工机构评为本年度优秀社工服务机构,并颁发获奖证书。
评估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一)重复评估导致机构负担大
随着服务的深化发展,一些机构面临诸如社会组织年检、民办非企业等级评估、社工岗位评估等考核,存在一定的交叉,致使机构面临重复评估,这违背了“以评促建”的初衷,不利于评估效益最大化。
(二)指标缺乏理论支撑
自2009年以来,我们在实践基础上制定并不断完善评估指标体系,但缺乏严谨的理论支持。虽然我们在2011年尝试借用“投入-过程-产出”的逻辑程序模式,提出了组织基础、财务运营、内部治理、外部关系、服务管理、服务产出的框架,并在2014年提练出了“规划与总结-管理与执行-支持与推进-监控与验收-机构成果”的评估逻辑模型,为评估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但在具体评估内容、指标的选择论证上则缺乏理论支撑。
(三)专项评估缺失
无论是2009-2010年“全身体检”式的综合评估方式,还是之后“绩效导向”的评估模式,归根到底都是一种综合性评估,反映的也只是一个机构的综合实力。在该过程中,虽然有对服务质量、服务绩效的考察,但这只是局限于对总体服务的一般性评价,难以代替对各服务项目的专项评价。现实困境却是:项目招投标更多的是依据机构综合实力,而不是项目的具体运营能力。基于此,对专项性评估的缺失和漏洞成为现阶段机构综合性评估之痛。
未来还有什么可完善的空间?
(一)整合“1+3”绩效评估
整合机构绩效评估、社工岗位评估、社区服务中心评估日益成为社工界的共同呼声。为了形成一套全面的评估体系,可将这三类评估融合,并根据其重要性程度,按社工机构、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工岗位绩效评估分值分别占40%、40%和20%进行配置,得分总和即可作为评估社工机构绩效水平的最终结果。另外,也应将社会组织年检、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级评估结果与社工机构绩效评估结果相挂钩,如将年检结果作为参加机构评估的准入条件和附加指标,民办非企业单位评估等级结果为5A的机构可以在规定时间内不再参加社工机构评估等。
(二)构建本土评估理论
经过6个年度评估工作的历练,我们基本上形成了一套科学、系统、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未来我们应努力形成本土性的机构评估理论,即将组织基础、财务运营、内部治理、外部关系、服务管理、服务产出等在内的评估分析框架纳入统一的评估理论中,或将规划与总结-管理与执行-支持与推进-监控与验收-机构成果等在内的评估分析框架纳入统一的评估理论中,使其在具体评估内容、指标的选择上获得相应的理论支持。
(三)进一步细化服务监控
从历年评估指标体系来看,各参评机构在基础建设上得分较高,在管理结构的设置及其功能发挥、理事会治理、服务设施、设备配置、公共媒体报道等方面成效显著。随着机构管理的规范,专业服务的高质量、高效益将成为机构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而在原有指标体系中,对服务的检测主要看机构对服务的管理是否科学有效,但对服务开展的专业性、规范度、质量与效益等未进行细致测评,这对专业服务引领性不强。在未来指标设计中,可减少基础建设的评估指标,并将指标设置从“宽泛”的管理评估调整为“细化”的服务监控,通过增设“服务开展与效果”相关指标以查验专业服务数据和资料等方式,对专业服务实施进行系统检测。
(文/尹阿雳,深圳市现代公益组织研究与评估中心首席项目研究员;赵环,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副主任、副教授,香港大学社会福利博士)
(国信转载自微信平台:中国社会工作2015年8月3日《社工机构评估那些事儿》)
上海国信社会服务评估院第三方评估网 版权所有 上海国信社会服务评估院主办 沪ICP备2023031667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18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