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实践及所面临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5-07-03  阅读次数:1934

杨雄

(上海国信社会服务评估院特级评估师,教授,研究员)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实践不仅为逐渐在重大项目中强制性嵌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而且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各级部门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意识,并因为重视民意和及时化解矛盾而在事实上促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如2005 年,四川省遂宁市率先建立 “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稳定风险预测评估制度“,后经中央维稳办在全国各地推广。但是,就目前而言,不可忽视的是,这些尝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仍限于重大项目中维稳理念的植入,其科学性、系统性、有效性以及实际操作的可行性等均有待提高。

       首先,评估指标不够科学、系统,评估结果难以具有权威性。目前的评估指标选取与设置、评估指标的权重、具体测评技术等大多未经系统论证。评估过于重视“可行性分析”的有效性,而缺乏对“不可行性” 的论证,使得不少项目评估实际上流于形式。评估过程操作简单,民意表达渠道相对不畅, 对利益相关群体的利益诉求了解不够,评估结果难以具有可预测性与权威性。

       其次,评估过程重视静态评估,而忽视动态跟踪监测。当前的评估大多是静态的,即 “一评了之”,而忽视了动态跟踪监测的重要性。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真正目的在于分析、识别并及时化解可能的社会稳定风险,从而为重大项目的实施保驾护航。如无必要的后续跟踪监测,评估就难以起到实际的效果。

       再次,评估结果对于做决策、出政策、搞改革、上项目并不具有实际的一票否决权。对于不少地方领导而言,发展是第一要务,尚未真正树立“评估不达标即一票否决权”的意识与决心。这些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深化认识。

       (国信李策摘编自杨雄、刘程发表于2010年10月《时事观察》上的文章《加强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刻不容缓》)

 

上海国信社会服务评估院第三方评估网  版权所有       上海国信社会服务评估院主办      沪ICP备2023031667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1820号